秋分时节的天柱山,柿子红了,一个个红艳艳的柿子如同热恋男女,亲密地相拥在一起,压弯了枝条。柿子树下,人们脸上挂着丰收的喜悦,彼此间道贺:“你家柿子红了!”更像一句寄语,祝福丰收带来红火的日子。
潜山乡下,许多人家池塘边、院落前、荒废空屋地里,都栽有几棵柿子树。柿树枝丫巨大,呈暗黑色,纵横交错,有点张牙舞爪的霸道;但叶子却翠绿诱人,轻盈秀气,尤其风吹时,翻飞如盖,发出窸窸窣窣的微响,看上去颇为有趣。在天柱山,柿树是耐得住寂寞的,别的果子都是在夏天或秋天成熟,像樱桃、葡萄、桃子、梨什么的,那时节树还绿,果儿正多,缀满枝头,满眼都是,不觉得新鲜。唯有柿树,别的果树都摘完了,光了,树下一片狼藉,天也凉了,这才红着脸出来报幕,展现出与世无争的品性。
柿子药用十分广泛,清热解毒,降压止血,几乎妇孺皆知。李时珍在《本草纲目》中说:“柿乃脾肺血分之果也,其味甘而气用,性涩而能收,故有健脾、涩肠、治嗽、止血之功。”柿子柔软多汁,集葡萄糖、果糖及钙磷铁等矿物质于一身。任凭时光荏苒,柿子始终尊享“果中圣品”之誉。
摘柿子时,一般矮树伸手或垫凳即可,若是高树就要用梯子和工具。工具是一根长长的竹竿,头上绑一个套了布兜的铁丝圈儿,像个布做的鱼护,碗口大小。摘柿子时,把竿子举起来对准要摘的柿子,向上一冲,柿子就掉进了布兜里,简单且实用。
柿子不能摘光了,要“留下几个柿子看树”,这是老辈留下的习俗。我小时候,以为这是要留下自然美,为行将掀过的暮秋保留一抹亮色。其实,那几个柿子是留给鸟儿的。留下柿子,会吸引鸟儿前来啄食,鸟儿在啄食柿子时,也就顺便把柿树上的害虫吃掉了。这样,就保护了柿树,来年,柿树上就能结出更为丰硕的果实。乡下人的智慧,是朴素的,他们知道,凡事都应留有余地。
吃柿子要专捡软的吃,刚采摘来的柿子,需要焐熟。把柿子和苹果放在一起,喷撒少许酒,二者掺杂置于竹篓之中。几天后,柿甜果香,红红圆润的柿子让人垂涎欲滴。熟透了的柿子是老人家和小孩子的至爱,红得已经无法自控了,晶莹剔透,水汪汪的,柔嫩嫩的,皮薄薄的,拿到手里,似乎稍微一用力,就会“啪”的一声,汁水就会四溅。只要揭去薄如蝉翼的外皮,一掰,伸出嘴巴用力一吮吸,汁水就会全部入口,犹如蜂蜜一般,一下子甜至心底。
天柱山红柿,挂满了秋的情愫,点燃了秋的色彩,装点着深秋亮丽的风景。天柱山柿子红了,柿柿如意,也红了观柿人的心情!
(储北平)
扫码参与评论与作者和更多用户交互